——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灵寿县马家庄村五任第一书记接力打造新时代脱贫致富典范村纪实
“党建领航,小院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人才汇聚,赋能农业产业升级”。自2023年11月河北省灵寿县马家庄科技小院成立以来,不足一年时间,已展现其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体现在小麦单产的大幅提升与富硒小麦的成功培育上,还涵盖了羊肚菌种植技术难题的有效解决、草莓品种的优化改良,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积极拓展与有效帮扶等多方面。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马家庄村现任第一书记王峰所言,该村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小院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马家庄,深入探访科技小院。
一个目标五任书记
2023年6月6日,王峰到马家庄村报到,成为第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也是灵寿县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定点帮扶县以来,被选派到此的第166名挂职干部。
自2015年以来,马家庄村先后迎来了5位驻村书记:唐继发、夏凤阳、郑慧涛、毕赛、王峰,他们的倾情投入,让马家庄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功蝶变成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典范村,并荣获省级卫生村。
实现全面脱贫之前,马家庄村曾是灵寿县南寨乡唯一的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群众收入不高。谈及当年村里的环境面貌与村民的生活状态,大家感慨万千:村两委十多年未能完成换届,会议也开不起来,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纷纷外出打工……
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唐继发带着“专门印制的联络卡”逢人就发,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有什么困难或者建议都可以找我”;第二任驻村书记夏凤阳足迹遍布田间地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被评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第三任驻村书记郑慧涛接过前两任的接力棒,突出党建引领、发展特色种植、创新帮扶方式,马家庄村实现脱贫摘帽;第四任驻村书记毕赛深入调查摸底,紧抓党建强基础、扩展产业促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第五任驻村书记王峰,报到后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凝聚班子力量、走访企业、联络村民……去年8月强降雨期间,他与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员不分昼夜地冒雨抢挖排水沟、抽积水以及紧急维修村小学,一场“硬仗”打下来,大家的心更近了。“当一天第一书记,就要为乡亲们办实事儿。”言语中,透露出转业军人特有的政治立场、作风硬朗以及强大执行力的鲜明特质。
如今的马家庄,拥有团结协作的村领导班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有年超3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还有了蓄势待发的“科技小院”,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
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夏永革对王峰的评价是,踏实、敢担当,有工作方法,善于做思想工作。“刚来时整整仨月没回家,就在村里解决各种难题”,踏实敢干的作风“团结了干部、凝聚了人心”。
在王峰的提议下,村委会顺利搬进新办公场所,一站式服务中心、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为村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全面的服务。小广场上公示栏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各项信息,确保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促进了村务的透明化与民主化。
有了团结有力的班子和村民们的支持,各项工作进展加速,打通了多年来未能贯通的断头路,实施村内绿化工程,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配置……多方协调下,去年8月,村里建成的320千瓦光伏实现并网发电,可为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的稳定收入;促成食用菌大棚为期三年的租赁,每年可收入4.5万元,加上原有的每年10万元的收入,使得村里集体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
经过五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马家庄村不仅村集体经济上去了,村班子更是转作风提效率,和谐稳定。“拧成一股绳,才能办成事”已成为村两委的共识,形成了村务小事常讨论、重大决策遵循“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民主程序。
南寨乡党委书记张增斌对此高度评价,他表示,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基石,在马家庄村的实践中得以体现。
科技小院再谱新篇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灵寿县工作组与南寨乡党委携手,正式为“马家庄科技小院示范基地”揭牌。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及河北农林科学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入驻小院;河北农业大学授予科技小院为研究生实习基地,并指派5位资深指导教师、1名博士生及2名研究生常驻小院。
记者在科技小院看到,大门西侧悬挂着“党建引领小院发展”的醒目标语,东侧则对应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铿锵宣言。步入小院,正面屋檐下赫然刻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及“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深刻理念。
科技小院一楼大厅的展架上,摆放着多达三十余种农副产品,一侧的展板上,展示着工作案例与特色产业种植技术导图,高悬于墙的“科技小院集群规划图”,则彰显出小院肩负的责任与深远使命。此外,小院里还设有办公室、会议室,配有专家技术指导及宿舍等,充分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去年10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雯等一行专家对马家庄进行考察调研后,提出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综合性和示范性科技小院的意见,提出创建“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域产业发展新模式”。这一新举措,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认可,并将“推动灵寿县打造马家庄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列入2024年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小院大能以智提质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西依太行山。马家庄村所在的南寨乡,是灵寿县的农业大乡,小麦播种面积达2.5万亩。
以打造“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域产业发展新模式”为目标的科技小院,一开局就是“王炸”。今年在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周密指导下,小麦亩产量由去年900斤提高到1100斤;成功开辟20亩富硒小麦试验田,所产全麦面粉面条,已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指定的第三方富硒农产品认证,这一成就使小麦亩均收益额外增加了25%。从农作物科学种植、技术培训、草莓品种改良、农产品帮带销售等,小院形成了“以智提质”的有效模式。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驻灵寿工作组、县委组织部、科技小院常驻学生20余人举办的“人才+乡村振兴”主题沙龙,为全县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筑未来实践队在小院完成社会实践后,更是将此地定为定点实践基地。
采访中,记者来到灵寿县鼎恒种植有限公司,这里也是科技小院专家服务工作站。公司负责人马正剑正在大棚内查看秧苗情况,“刚种下的草莓秧,春节前后就可以摘果上市了。”据介绍,去年他种植的羊肚菌出现大面积不出菌菇或幼菇死亡情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多万元,科技小院师生通过调研分析指导,让他今年种植的6亩羊肚菌实现了稳定出菌、增产增收,毛收入30多万元。
把农副产品卖出好价钱,让群众增收才是关键,小院汇聚的不只是农业技术,为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也是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已帮农户销售的彩虹西瓜、口感番茄、有机葡萄等农副产品50余万元,销售到机关食堂的鸡蛋,每月固定收入3万余元。
按照科技小院的总体规划与研究导向,将全县15个乡镇划分为四大产业集群板块,接下来,将以马家庄科技小院为核心,全面推进集群建设。平原区域依托马家庄科技小院,聚焦于种养殖业的提质增效;山区则设立团泊口科技小院,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燕川,设立云母科技小院,助力云母及蛭石深加工产业发展;丘陵地带,乔家庄科技小院将引领高油酸花生与红薯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乔家庄高油酸花生在专家指导下,已初见成效。
聆听着科技小院的规划构想,“乡村振兴”与“科技小院”在这里已经紧密相连,灵寿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国家发展改革委挂职干部们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也将铭刻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灵寿大地上。(周庆伟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