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

发布时间:2024/10/29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 打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做经济工作,是领导干部能力十分紧要的方面”,“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指明的科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员、干部应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作出创造性阐释,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围绕“国之大者”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以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作出战略部署,等等。围绕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必须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经济发展大势,及时作出符合规律和实际的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根本性的原则和要求。围绕如何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经济发展,首先要明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们讲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看全面工作水平,就是说要按照生产力规律去发展,而不要违背规律蛮干”。围绕如何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持续积累和深化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使经济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法和“两点论”,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统筹兼顾中把握全局、推动发展。围绕危和机、稳和进、战略和策略等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开展工作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围绕“两点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为金融风险防范、耕地保护、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强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辩证思维,树立忧患意识,多维度综合考量,把握好时度效,找到最优解。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围绕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围绕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围绕如何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围绕如何增强法治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创新驱动、维护社会公平,全方位推进经济领域法治建设,为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增强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做好经济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体现为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根本性的原则和要求,强调缺什么补什么,既要多学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一点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动态跟踪,见微知著,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强调在可能出现的困难面前,要处变不惊、处事不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党和人民战胜困难;强调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强调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动向、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等的学习研究,提升科学化、创新性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的专业水平,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努力做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增强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能力。
  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强调最多的就是抓落实,明确指出要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动脑子、想办法,拿出真招实招来,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一项一项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既要狠抓落实,又要做到创造性落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推动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探索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抓落实,既要不折不扣、久久为功,这是政治要求;也要创造性贯彻落实,这是科学方法。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破思维定势,探索新的途径模式、工作方法,以创新促进发展、破解难题,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执笔人:李玉举  连欣,原文发表于《红旗文稿》2024年第20期)
附件:

排行榜